《怀念母亲》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怀念母亲》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1(一) 我个人对本篇设计的最得意之处是板书。它简洁、巧妙,它不仅突出课文重点,而且体现两位母亲在作者心目中的分量。板书的设计体现了文章的线索,所以根据板书,我的问题设计比较精要,与课后练习结合,注重了提高课堂效率,还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他们通过读表达自己感悟到的情感。课文的结束部分设计得也很有创意,本来教材是朗诵诗,我把它设计为先唱后朗诵,因为音乐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在音乐的氛围中,人会显得轻松,而且学生更易接受,更容易表达和抒发自己的情感,这样最后朗诵诗歌时,学生的情绪会更饱满、感情会更到位。 本课,作者的情感是很深沉的,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因而教学此课前,可引导学生了解季羡林的成长过程和拜读《永久的悔》一文。至于如何更好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深层的思想感情,我还得思考。
(二)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如何使情感基调贯穿在整堂课中听名师讲课,我会自始至终被课堂吸引着,被情感包围着,学生也是始终如一的融入课堂,达到心灵与文本对话的境界,听这样的课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感动,也是一种震撼。 新学期伊始,学校举行第一轮听评课。每位老师都在认真的准备着。我执讲《怀念母亲》一课。选这课的原因是因为文章感情深厚,语言凝练,字字句句都含着泪含着情。并且文章首尾照应, ……此处隐藏10801个字……说自己的真实经历,撞击了学生的心灵,是他们在联系实际中深深懂得母爱的伟大,深刻认识到古今中外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另外,在学习完日记后,整体回归文本的时候,让学生在幽怨的音乐声中练笔,以调动学生的心弦,更好地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2、以读为本,感悟为主。叶圣陶老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读,课堂上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默读、指名读、齐读、师范读,师引读,生抓关键词读……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将学生完全浸润在文本的语言文字之中,尽情地触摸作者的心跳,聆听作者的心声,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的悔恨之情。达到读中感悟、以读促悟,以读代讲的效果。让学生在朗读感悟中提高语言的感受力,丰富语言的积累,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力求实现“训练与感悟并重,工具与人文共振”。
3、资料拓展,充实认识。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读懂一篇散文,尤其是文学功底深厚的国学大师在七、八十岁写的文章,实在是有一段距离,因此怎样引导学生更好地感悟文本的语言文字,我想到了用资料的拓展,来充实学生对作者理解的空白与间隙,搭起桥梁以方便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比如,在课的导入时呈现了季羡林作品《赋得永久的悔》片段,进入第2自然段学习时补充了作者心中的悔,另外还有作者脑海中关于母亲最深刻的记忆片段以及赡养母亲的愿望等等,一系列的资料补充,使得文章的背景更厚实,学生理解更到位。
非常希望,十分渴望自己的语文课,在瞬间走进学生的心,能让学生的心灵开花,这样的话,我的语文课堂就生机盎然了。然而,由于自己的文化底蕴不足,往往似乎总显得眼高手低,比如在引导学生感悟、朗读还不到位,在面向全体上做得也很不好,怎样使之面更广,程度更深,作业的安排怎样更合理等,都是值得我思考和改进的。